2024年10月11日上午、12日下午,在东北师范大学民族教学楼第三多媒体教室,原《人民音乐》副主编、高级编审于庆新先生,以《音乐评论写作漫谈》为题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学术讲座。此次讲座是音乐学院“德音讲坛系列活动”之一,由副院长戴竹音主持。
讲座伊始,戴竹音老师对于庆新先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。于先生多年从事音乐评论与音乐编辑工作,曾在《人民音乐》期刊长期主持“创作评论”与“专稿”栏目,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审稿经验。
在讲座之初,于庆新先生首先对《人民音乐》杂志的创办历史、栏目特色进行了介绍和梳理,探讨了《人民音乐》来稿数量多但通过率不高的原因,并介绍了《人民音乐》的发刊标准与写作原则。
讲座的具体内容主要分三部分展开。
第一部分为“选题”。于先生认为正确的选题是论文写作成功的重要前提,他结合编审工作中切实遇到过的各类选题问题,分别从“表演艺术”“创作评论”“民族音乐”“当代音乐家”“音教园地”等具体栏目中,对各自领域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具体解读。于先生认为,在选题上要避免选题错位、陈旧、大而不当的问题,选题定位要准确、有新意,内容要切合实际。针对“新意”这一难题,于老师以《人民音乐》中发表过的数篇文章为例,对何谓新意、如何有新意展开深入讨论,并进一步提炼了选题求新“六要”:即要有新问题、新观点、新角度;要有积极的社会意义,体现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良知;要注意问题的理论深度及含量;要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意义;要避免捕风捉影树立假想敌;要避免单纯概念的无谓争论。同时,于先生对在座的同学们提出了刻苦治学、广度博取、扬长避短、勇于创新的殷切期望。
第二部分为“具体写作问题”。于先生通过对大量稿件分析,从写作、文风、写作规范三部分分别提出了他的观点。在写作这一问题上,于先生从“创作评论”“民族音乐”“音乐史”等具体的栏目出发,分别列举多篇文章实例,通过改稿前后对比,对各个领域在文章写作上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了细致解读:对于作品评论来说,创作的评论应占据主导地位,要做到纲举目张,言之有物。以音乐分析作为音乐评论的主体,应臧否适度,避免片面追求溢美之词,要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的评价态度;而民族音乐相关内容的写作,则应该围绕当下关于民族民间音乐领域中的保护、研究、传承、发展及创新等方面问题进行;在音乐史领域尤其是古代音乐史则要关注考古领域的新发现,开展新问题、新观点、新材料的研究;述评与综述等类型文章的书写应该把重点放在评价,甚至是商榷、批评与建议;写表演艺术要探讨和评论表演风格;写音乐家则应关注其艺术成就、风格等具体且有个性化的特征来进行评述、评介。于老师还提倡写作要通俗易懂、深入浅出,避免进入猎奇造词的误区,同时要重视标点符号、引文、注释地规范运用,并向同学们详细罗列了写作中容易出现的一些常见错误。
第三部分为“学术道德与规范”。于先生指出学术界目前存在的不良学术风气,并为大家列举了一些抄袭、代笔和买卖稿件的不良事例。他指出:“学术腐败是对严谨治学者的不公!”为每一位同学敲响警钟。他呼吁大家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,培养踏实认真、严谨治学的精神,坚守学术规范与道德底线,坚决抵制学术腐败等不正之风。
在两天将近八个小时的讲座中,于先生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学术刊物编审工作的经验,以《人民音乐》投稿、审稿及用稿原则为依据展开,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大量详实案例,将音乐评论写作的具体方法融汇其中、逐一分析。他的讲述风趣幽默、深入浅出、旁征博引,给在座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。本次讲座不仅让大家对音乐类学术期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更提升了大家有关音乐论文写作的全面认知,对提高广大师生音乐科研能力具有切实的指导与启发意义。
撰文:罗赋颖
编辑整理:惠凡
审核:刘欣